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预留名额”进名校?针对高考生诈骗案公布,谨防“报考陷阱”!

“预留名额”进名校?针对高考生诈骗案公布,谨防“报考陷阱”

时间:2025-07-06 19:58:35 来源:失之交臂网 作者:百科 阅读:821次

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等帮考生进入名校就读?预留名额今年高考结束后,广大高考生及家长焦急等待分数,进名阱着手了解心仪院校、校针筹备填报志愿,对高不少诈骗分子则利用考生和家长的考生考陷信息不对称和侥幸心理实施诈骗。北京一中院现公布一起针对高考生的诈骗“预留名额”诈骗案,提示大家警惕报考“陷阱”。布谨

被告人刘某谎称自己与多家知名高校有内部协议,防报可通过“预留名额”“计划内预留名额”“托关系”等多种方式,预留名额帮助高考分数未达到相应高校录取分数线的进名阱考生进入知名音乐学院或国外名校就读,并承诺办理不成全额退款。校针最终,对高刘某成功骗取9名高考学生家长共计80余万元。考生考陷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犯诈骗罪,诈骗判处有期徒刑11年,布谨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万元。北京一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介绍,纵观近年来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案件,诈骗手法主要有四种类型:

称花钱可买名额,低分也能被录取。犯罪分子谎称可找关系,如谎称自己和高校领导有私交,可让未达正常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预留名额”的方式被“破格”录取,并提供一定的培训服务。一旦骗局被识破,犯罪分子便立即“失联”。

国内不行国外“行”,兜兜转转白搭钱。犯罪分子虚构国外高校招录计划、渠道,吸引分数不够报录国内院校的考生和家长。家长支付犯罪分子所谓“境外服务费”,对方继续称考生已通过国外高校招录程序,可出国留学。但考生在国外高校官网无法查询到被录取的信息,但此时已无法与犯罪分子取得联系。

涉及分数须谨慎,早查、调高不可信。部分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和侥幸心理,散布付费即可提前查询或调高分数的消息,以此骗取钱财。

虚假入学,蒙骗家长。法院以往审理涉高考入学诈骗案件中,有被告人甚至通过租赁房屋、聘请师资、安排军训等方式,欺骗学生和家长“已经实际入学就读”,最终不仅造成其财产损失,还耽误了学生的青春年华。

在此法官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查询高考分数、高校招录信息、报志愿信息,应以各地教育部门通知、高校官网为准。不轻信“小道消息”,勿信不明渠道的短信或网站中提供的所谓查分网站,不点击钓鱼链接或在假冒网站上输入个人身份和账户信息。

考生和家长应积极了解当年招生信息,深入研究意向高校的招生政策,明确不同类型招生之间的区别,制定科学适宜的报考计划,这样才不会被花样百出的骗术蒙蔽。计划出国留学的考生应通过正规留学机构办理手续,通过正规、官方流程报考国外院校。

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侥幸心理布局,谎称能通过特殊渠道帮考生就读名校。家长不惜重金为子女求学,却轻易落入骗局。面对现实,考生和家长应端正态度,在成绩、能力限度范围内寻找适合的高校,切勿心存侥幸。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打新早报:中国烟草供应商昆船智能申购,市盈率低于同行
  • “75后”厅官贪了12年,敛财2600多万,其中索贿超500万
  • 研究指老年人房屋交易“围着子女转” 全款购房比例超8成
  • 香港楼价创下近5年新低,港府表示暂无调整楼市政策计划
  • 2022中关村论坛推迟至明年举办
  • 房地产政策调整对中资银行有何影响?银行信贷投放趋势有何变化?中诚信、穆迪这样看
  • 外媒:卡塔尔与美公司签协议 将向德国供应液化天然气
  • 毕福康被解职,迟迟无法量产的法拉第未来又换了全球CEO
推荐内容
  • 高瓴陪跑良品铺子拟“功成身退”,休闲食品赛道还在等春天
  • 电商网站“客服”给你退款要先转账给对方?转账、借贷要求通通是诈骗
  • 湟中:发展鸵鸟产业 推进特色养殖
  • 直播带货,黄光裕又编了一个故事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卡塔尔将从2026年起向德国供应液化天然气 每年多达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