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功能新车市场渗透率超三成 是否“鸡肋”引热议

中新网9月27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辅助驾驶“白送可以,鸡肋付费不行”,辅助这一观点最近引发热议。驾驶业内对辅助驾驶功能是新车不是“鸡肋”争论不休,用户对于辅助驾驶的市场渗透安全性也有担忧,但不容忽视的率超是,辅助驾驶正借助新能源汽车的成否普及,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引热议
辅助驾驶功能新车市场渗透率已超三成
据工信部数据,鸡肋今年上半年,辅助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驾驶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新车同比增长46.2%。市场渗透
上半年,率超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能够大幅提升的成否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部分新势力要通过辅助驾驶等智能化的方式打造品牌差异化。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告诉中新财经,“(造车新势力)如果像传统汽车一样,可能成为不了有力的竞争者。”
“很多的新势力企业做电动车,都是靠智能化做卖点,电动化也能对智能化形成促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家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据徐长明判断,未来,配备L2级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车型,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告诉中新财经,我国已形成市场规模为引领,技术水平不断迭代,产品功能不断创新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业态,并逐步推动智能网联核心产业从培育期进入市场化的阶段。
辅助驾驶技术安全性有待提高
“当前在车联网技术、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初期,由于系统的不完善,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和故障。”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俞春俊表示,随着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生了多起形态相似,涉及辅助驾驶的恶性交通事故。”俞春俊称,“具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厂家夸大宣传,把辅助驾驶说成了自动驾驶误导车主。二是车辆感知决策算法确实存在漏洞。”
“对事故分析显示,超过80公里时速的高速行驶状态下,视频、雷达对于静止或低速车辆的识别能力显著减弱,有的感知被当作‘干扰杂波’给过滤掉了。”俞春俊进一步分析称,这些事故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现阶段辅助驾驶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在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看来,具体到辅助驾驶的推广,应该遵循两个基本逻辑。“一方面,应当让用户清晰区分什么是辅助驾驶,什么是自动驾驶,各自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另一方面,应针对辅助驾驶出台执行标准和评价标准,对每一项功能进行真实准确地评价。清晰告诉用户,自主紧急刹车能够在多少车速,哪些场景适用,哪些场景失效。”
辅助驾驶需要解决法律法规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安全问题并非阻碍辅助驾驶技术向自动驾驶发展的唯一原因,现行法律法规对于辅助(自动)驾驶技术也并不完全“兼容”。
“现行的法律法规一部分条款对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告诉中新财经,原来是人驾驶汽车,现在自动驾驶之后,系统需要辨别所有交通场景。
目前,辅助(自动)驾驶最迫切的需求是解决一系列法规,责任的界定问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看来,哪个地区能够及早解决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问题,该地区就很可能就会成为技术创新集聚区。“区域和国家之间围绕着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制度竞争的速度,制度创新的速度很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和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竞争速度。”
除了制度和法规外,尽快建立辅助(自动)驾驶的测试标准也非常重要。
“当下,辅助(自动)驾驶与车联网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俞春俊称,整体上来看,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尚未形成科学、系统、全面,以运行安全为导向的应用测评技术体系。如何提供自动驾驶感知的容错率、鲁棒性(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需要设置更多元的测试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一定会为交通运输解决安全和效率问题,但在推进落地的过程中会面临现实困难。”在交通运输部公路院ITS中心副主任宋向辉看来,自动驾驶是集技术、产业、政策,还有商业模式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需要从顶层重新统筹谋划。(完)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扩容: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126家。它们所属的行业多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2025-07-07
- 星展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101)“买入”评级,目标价由17.2港元升至17.44港元。公司现价较该行估计其目前的资产净值NAV)低61%,虽然疫情短期干扰,但内地优化疫情政策,对疫后经济及零售业复2025-07-07
- 孙岩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1月9-10日,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两年来首次访问墨西哥,举行美墨元首会谈和美墨加三国峰会。访墨之前,拜登政府高调放话,希望在移民、反毒、环保、供应链等领域取得重2025-07-07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医药股回归至长期成长逻辑轨道,业绩复苏叠加低估值有望点亮股价,CXO新年翻身机会大
林存:医药股将回归至长期成长逻辑轨道,业绩复苏叠加低估值有望点亮股价特约 | 林存 黄秋寒2022年10月中旬,笔者率先提出医药四重底理论估值底、市场底、配置底、政策底),坚定看多。现在回过头看,恰好2025-07-07- 经历了多年的筹备,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进入实质性推动落地阶段。在这背后,一场机构竞赛也就此拉开。由于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参与流程包括:开户、缴费、投资、领取,开户的第一步则是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必争之地,同时养2025-07-07
- 每经记者 袁园 近期,关于原董事长万峰已经失联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开。1月16日,记者就此事向新华保险工作人员求证,但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记者也尝试给万峰发送微信,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应。公开资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