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特斯拉上海工厂产线优化项目竣工调试,北京地区交车周期大幅缩短!

特斯拉上海工厂产线优化项目竣工调试,北京地区交车周期大幅缩短

时间:2025-07-06 17:38:41 来源:失之交臂网 作者:探索 阅读:982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张洺瑞 

近日,拉上据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公布消息称,海工化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第二阶段产线优化项目已于9月1日竣工并开始调试,厂产车周预计验收期限为9月1日至11月30日。线优

据美国汽车新闻网称,目竣升级后的工调特斯拉生产线将在9月19日至11月30日进行测试。据悉,试北此次产线优化升级项目总投资高达12亿元人民币,京地主要对特斯拉现有工厂进行厂内扩建,区交期有效提高生产节拍以此扩大产能。幅缩有消息称,拉上此次扩建增产的海工化项主要目的是为冲刺第三季度交付量。

此前路透社就有报道称,厂产车周特斯拉一直在提高上海超级工厂产量,线优以达到其每周约2.2万辆Model 3和Model Y的目竣生产目标。

近期,国内特斯拉缩短交付周期的消息也频频传出。

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与Model Y的多款车型交付周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短。目前所有车型的交付时间在1至10周左右,相较原来的交付周期缩短了2至9周,其中后驱版版本Model Y交付周期只有1至4周。这也意味着,理论上国内下定Model 3与Model Y全系车型最快可以在1周后交车,这也正是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所生产的主力车型。

为此,界面新闻对北京某特斯拉体验店进行了走访。这家仅有100平米左右的展厅内停放了两辆Model Y与一辆Model 3共三两展车,剩下的空间也被前台与洽谈区塞满,整个展厅布局稍显局促。

北京某特斯拉体验店 摄影:张洺瑞

据负责接待的销售人员介绍,目前Model 3与Model Y是该店的主力销售车型,“我们展厅的月销可以排进北京前几,前来咨询购车与实际下定的客户中,选择Model Y的人数会更多一些。”

关于交付周期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只有Model Y的部分车型可以实现1至4周内交车,其余车型的交车周期都在6至8周左右。但对于官网显示交车周期在1至10周的Model Y高性能版,销售人员则表示目前这辆车的下车速度非常快,”这个配置如果今天下定,最快月底之前就可以开走,具体交付时间可能随生产进度的变化而轻微波动。“

销售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交付周期已经有了大幅缩减。此前,展厅内交付周期最快的车型都需要等待4个月才能提车,多数车型交车周期普遍在4到6个月之间,”像我们店8月底交车的这批客户几乎都是在3月份定的车。“

在被问及交车周期大幅缩短的原因时,销售人员认为原因之一与特斯拉特殊的生产交付规律有关。销售人员解释道,由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有出口任务,因此每个季度的前半周期产能主要用于满足出口需求,后半季度产能用来满足国内交车需求。8月下旬与整个9月正好卡在特斯拉国内市场的交车节点上,因此交车速度会提升不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扩张,销售人员表示,在上海工厂扩产前,即使在交付周期节点中下定,部分当时买的比较火爆的车型等待周期也在6个月左右。

根据特斯拉7月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已超过75万辆,是特斯拉全球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按照规划预计,在完成此次扩建后,特斯拉上海工厂2022年化产能或将超过100万辆,届时国产特斯拉各车型的交付周期有望进一步被缩短。

特斯拉的订单积压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据销售数据追踪服务商Troy Teslike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特斯拉的积压订单数量约为41.4万辆,换算过来约等于其102天的总产能,相较于3至7月期间的50万辆有所缓解。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千亿上市大行宣布:高管薪酬降15%!
  • 台媒:鸿海子公司协理向厂商索贿,判赔3年千万薪资
  • “一年可省下一大笔手续费!”数字人民币首次进义乌市场,商户体验热情高涨
  • 芝加哥联储行长:美联储加息步伐将在12月前放缓至每次25个基点
  • 安阳火灾38人死亡,逃生女工讲述:剪断铁丝跳墙逃生
  • 核酸检测车概念要火?中通客车4天4板,扣非净利连亏三年
  • 乌克兰总统顾问:在俄罗斯全面撤军之前,乌方不接受停火
  • 美国会众议院公布2800万美元紧急支出提案 以应对婴儿配方奶粉短缺
推荐内容
  • 我国网络诚信发展年度报告首次发布 网络诚信建设整体状况持续向好
  • 俄媒:乌克兰可能成为年度接收美国军援最多的国家
  • 马斯克妈妈成为《体育画报》年龄最大泳装模特
  • Apple Music推出新演唱会直播系列:20日迎来首场表演
  • 南非将吸引资金发展氢产业
  • 瑞萨电子将投资近900亿日元增产功率半导体